创建日期:2017年10月29日 分享人:admin 阅读:
次
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。比喻甲乙事情相关, 甲受到打击侵扰,就使乙感到惊慌。后用以比喻做事不机密,使 对方知道了自己的意图而有所戒备。计名“打草惊蛇”,原是借 用了一句民间俗语来喻指某种军事谋略。原意是蛇在草丛中,草 被搅动,蛇便受惊而走。
打草惊蛇作为一条计策,指的是在敌情不明或敌情可疑时,先进行试探性的佯攻,诱使敌人将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。在反复侦察、探听虚实之后,再采取行动,以 防堕入敌人设置的陷阱。正如《虎钤经》中所说:“观 彼动静而后举焉。”意思是先观察周围环境的状况,再 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“打草惊蛇”一语,源出宋代郑文宝 《南唐近事》:“王鲁为当涂宰,渎物为务,会部民连 状诉主簿贪。鲁乃判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
南唐时,有个叫王鲁的人任当涂(今安徽 当涂)县令。他生性爱财,贪污受贿。手下的衙吏们也跟着效法,索取贿赂。百姓们怨声载道,苦不堪 言。
有一天,王鲁得知上司要来察访民情,整肃吏治,不禁担忧起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来。他在批阅公文当中,正 好看到本县百姓联名告发他的主薄受贿的一叠状子,更是忧上加忧,神情恍惚。忧虑之中,他不由自主地在一张状上批了八个字:“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”意思是说:你们虽然打的是草,但我像藏在草里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。 后人将这个故事归纳为“打草惊蛇”,用作成语,比喻行动不谨慎,使对方事先有所察觉。用作计策则反其意而用之,即有意识地打草惊蛇,却可以促使对手惊慌失措,显露 原形。
因此,打草惊蛇之 计,便是通过侦察性的佯 动,逼迫隐藏着的对手显 露原形的谋略。它的诀窍 是:对可疑的地方要侦察实情,在完全掌握情况之后才采 取行动。反复查明情况,是发 现隐秘敌情的重要手段。